时间:2021-12-05 11:12:25编辑:会员组
关于篝火剧王子事件,有两个权威的记载。第一个来自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《史记》。第二个来源来自《吕氏春秋》。它的记录与《史记》不同,《吕氏春秋》记录了周幽王没有点篝火,而是打了一个大鼓。
其实,关于这两个版本的故事,一代大史学家钱穆在权威史学著作《国史大纲》中首次质疑《篝火之王侯戏》的记载,说:“这是一个谈反派。诸侯们看不到同一个烽火,但即使他们对此一无所知,他们也会停止军队,晚上留下来。这有什么好笑的?准备匈奴升烽传警,是汉人的耳朵。鲁山之战,游王提兵商议,不必举旗。”
这个说法很有道理。毕竟诸侯相距遥远,就算周幽王有篝火,也不可能同时到达。而且,古代军队行军都有哨骑。如果探索前方道路的侦察兵发现没有敌人,自然会向后方军队报告,军队难免不会心慌。此外,省长到场救援的样子真的没什么好笑的。
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,但一组出土文物给出了实物证据。2012年,清华大学在一组战国竹简中发现了有关周幽王灭亡的古文字记载。据记载,主动进攻原申侯,申侯联系荣、进行。周幽王战败,西周灭亡。
简牍中没有提到王侯或类似的相关事物,所以《史记》中所包含的只是“小说家的话”,没有历史证据。
在篝火晚会的群臣中,弱女子鲍思成了周幽王灭亡的第一个罪人,所以她实际上承担了几千年的罪责。西周怎么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忘国?这只是男人在权力的征服下,把女人当背锅的借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