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1-12-28 23:17:41编辑:游客
乔宇齐悦非常喜欢学校里的师生关系。在五中,“尊师”也可以理解为“亲师”。“我们给老师起外号,讲笑话。只要不过分,他们就会欣然接受。老师们也会在课堂上采用聊天式教学,课堂气氛特别融洽。”
课外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一所中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。五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团活动,希望学生的兴趣不会因为沉重的学业压力而丧失。“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社区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有的还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。”乔宇齐悦觉得,与古代只读圣贤的学生相比,今天的学生有各种选择,这无疑是幸运的。
早上四点上学,一年休息六天半
乾隆皇帝李鸿和他的弟弟洪州亲王同时在书房里学习,每次都是宝亲王第一个完成他所有的功课。在他无所事事的时候,富民还让他在完成一天的课程后提前预习第二天的课程,以便明天学习的时候复习。但是每次包公做完所有额外的作业,可怜的弟弟和亲王还在做作业,放学后也做不完。这时,富民会对宝王子说:“你自己的哥哥还在这里努力工作。怎么能不等他就提前撤了?”所以他被分配了一项新任务。乾隆皇帝即位后回顾这段故事时,向他提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。
至于王子们的节日,你可能不相信。现在的学生有寒假、暑假、大假、小假,加上周末,今年几乎可以休息半年。即使是初三、高三的学生,在困难时期也可以时不时地请几天假,充当调解人。但是这些小王子,从六岁开始,只有一个元旦,一个端午节,一个中秋节,一个我自己的生日,两个我爸爸的生日。他们可以在除夕提前半天离开,不会有其他假期。当时没有一周七天这种说法,也没有周末的概念。因此,这些小王子们很难在一起度过365天的一小部分。
一些活动也是清朝皇帝学习的一部分。例如,在清朝皇帝经常参加的“木兰邱毅”活动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王子的身影。此外,朝廷还有一些例行的祭祀活动,有时太子也会为他们做。当然,为了培养这些王公们的政治能力,有时还会要求他们参与一些国家大事,甚至是文化活动,比如编《四库全书》,不要忘了让王公们充当编辑。这些活动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。
王公们读书的地方是在干青门东侧的廊室,名为“尚书室”(道光年间改名为尚书室)。从六岁开始,他们开始上学。至于毕业年龄,基本没有固定要求,有的王公甚至要学习到三十岁左右(也就是现在的超级博士后)。
王子们每天严格的上课时间表可能会让今天的人们难以置信:他们每天早上4点到校,下午4点放学。王子一大早一到学校,就会开始“早读”,也就是读几天前学的经文,或者预习当天要讲解的内容。虽然你是皇子,他们绝对不敢怠慢这件事,因为书房的主人会经常检查大家的作业,但是老师的检查跟皇帝父亲的抽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,因为一旦皇帝的抽查出现问题,要么学生受罚,要么老师倒霉。当老师在教学上出现问题时,皇帝直接从家长变成了教委的校长和主任,通过克扣工资的方式对老师进行处罚,甚至直接开除或处分老师。这样想。老师要想做好人就得努力奋斗。
王公们的老师都是分等级的,等级最高的是刚才提到的“师傅”,有点类似学校的教务主任。下面有几个硕士,就是各大学科的老师。这些大师传授的内容基本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儒家经典。满语是由下一级的“安达”教的。除了满语,还有蒙古语。蒙古语和汉语可以算是王侯的“外语”。然而,由于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,他们比满族人更注重汉语学习。相比之下,掌握满语比掌握蒙古语有明显的学科优势,掌握蒙古语的待遇也不同。——掌握蒙古语必须站着说,而掌握满语可以坐着说。毕竟满语也是王侯的母语。
王子们一天的常规课从体育课开始,授课老师是“安达”,叫“李博安达”,专门负责教弓和射箭。拉弓射箭是满族最传统的运动。顺治年间,紫禁城内建有“箭亭”,提醒满族后人不要忘记武术的根。可见清皇室对其十分重视。
体育课之后,有一节蒙语课。由于清朝与蒙古部落关系密切,甚至满清的创建都直接引用了蒙古文,而且清朝很多后妃也是蒙古人,所以蒙古人在宫中有语言环境,每年皇室和蒙古王公都会聚在一起,王公也可以有机会参与,所以可以经常练习蒙古文。这正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缺乏的:孩子在生活中除了上课40分钟之外,没有任何语言环境。所以,没有实践,学生努力学习是必然的。
蒙古班结束后,母语满语就要学了。清代满语教学重在语言本身和翻译。满语多为皇帝与家人或族群交流时使用。所以现在看的清宫剧,估计有95%以上的内容是观众看不懂的,就连后妃也看不懂是褒贬皇帝。王公们每天学满语的时间不长,大概一个小时左右,剩下的时间基本上以超大型学科——汉语为主。
清代的语文教学与今天不同,自习室里的课程特别详细:前面提到的学习结束后,王公们会吃早饭,休息一会儿。之后,早上的语文课基本上就是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,讲一天的内容。午饭后,你将学习汉字,阅读古文,阅读诗歌等等。基本上,所有的王子都可以在每天下午四点左右离开学校。有趣的是,有些老师会让个别学生单独接受辅导。
皇帝告诉老师要严格控制王子
在清朝,王子们普遍尊敬他们的老师。作为父母,皇帝也起到了很好的为群臣树立榜样的作用,真正做到了尊师重道。雍正元年设立自习室时,雍正给侍从传旨,说:“给老师准备桌椅,桌上放课本和笔墨。当王子向老师敬礼时,你应该说服他们接受。如果他们拒绝接受,让王子们向老师的座位鞠躬,这样王子们就可以知道尊重老师的重要性,他们可以尽全力给他们上课。至于老师的饭,你也要精心准备。”乾隆元年,乾隆皇帝为群臣选师后也对大师们说:“培养高尚情操,必须从青少年开始。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教书。如果有一些不听话的人,他们应该严格。自古以来,都是严格而有益的,这些道理在王子们长大后才会明白。“这很像现在父母的语气。说明从古至今,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人,都渴望成功。穷继承风!
值得一提的是,嘉庆皇帝的老师朱贵和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。朱贵为人正直,是清代名臣。嘉庆皇帝对他的评价是:独居半辈子,一辈子不谈钱。这句话的后半句很容易理解,前半句指的是朱师傅四十多岁时原配妻子的去世。因为夫妻关系好,他三十多年没有再结婚。朱贵死后,嘉庆皇帝接连颁布三条诏令,主持祭奠和安葬师长。并亲自去老师家慰问。但是朱先生的家太破旧了,大门太短,皇帝的御用轿子进不去。嘉庆皇帝只能走下轿子顶礼膜拜,可见他们师生情深。
杜受田是咸丰皇帝的老师。有一个有趣的过去的历史记录。在道光帝的皇帝中,咸丰无论是能力还是才干都比不上他的六个弟弟。因此,为了让他的学生脱颖而出,杜先生亲自教他如何在各种场合掩盖自己的缺点。有一次道光和群臣一起外出打猎,偏偏咸丰不擅长这个活动,于是在杜老师的授意下,他只是坐着看着群臣尽力打猎,而其他兄弟问他,他只说身体不适。当他回到展示他的战利品时,易兴奋地展示他的战利品,而咸丰却两手空空。于是道光自然开始问为什么会这样。这时,他的理智做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:“是春日,是万物复苏的时候。为了我自己,我怎么忍心毒死这些生物呢?”道光听后激动得泪流满面,连连说这才是真正的君主所为。你看到了吗,明显的超级劣势在老师的引导下瞬间转化为仁者的美德,足以看出名师对学生的影响。
友谊属于友谊,这个研究有一些规律,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苛刻。每天早上,中午的两顿饭,7: 30的早餐和12: 00的午餐,由服务员送到书房的下室。但是如果一个王子在这个时候没有完成他的课业,那只能耽误大家的吃饭时间,在主人认为他已经完成任务之前,他是不能去吃饭的。侍从和太监都不敢催促主人,因为他们知道催促一次后果不堪设想。
很多人会问,王公们有没有像现在的学生一样课间休息?老实说,他们是这样做的,但皇宫里的规矩是,每天除了早午餐,休息不能超过两次,每次休息不能超过一刻钟。而且,这些休息只有主人才允许。每个教室都配有教鞭,主人可以随时惩罚违规违纪的王子。然而,老师们也意识到,没有人敢拿着教鞭抽这些龙和孙。他们顶多因为抄书或者默读课文受到惩罚。最厉害的是让群臣站着听。这些方法基本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王子的侍从们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诚实地在教室外面等着。如果他们四处走动或大声说话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对于违反纪律的王子或老师,惩罚也很严厉。乾隆年间,皇帝曾在圆明园读书时发现太子被“削班”。因此,他严厉斥责了王子。更让人郁闷的是,研究中的相关老师也因为没有及时举报王子旷课而受到牵连。把这件事完整记录下来,以“公示”的形式张贴出来,就是今天的一种“记过处分”。在乾隆考勤的最后一年,发现自习室的个别老师“旷课”被盖世太上皇对所有相关老师进行了严惩,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柳永大人。
“学霸”王侯
在这样严格的教学制度下,王公中涌现出了相当一批“学霸”。康熙皇帝当太子的时候非常渴望学习。他为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天文、数学、地理和拉丁文。康熙皇帝在数学上有很高的造诣。如今,数学方程式中的元、次、根被翻译成中文,据说是他创造的。如果今天的数学家和康熙竞争解方程,可能赢不了。或许是继承了老爸的高智商,几乎所有康熙帝的皇子都可以算是优秀的材料。可惜的是,皇帝只能自己使用,竞争失败者往往沦为阶下囚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的才华也无法抹去。以下是太子的几个成就,让大家领略一下学霸的风采。
康熙三子尹志军是著名的文化人物。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组织学者写了两套书,《律历渊源》和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。不要低估这两套书。前者分为三卷,分别是天文历法、音乐(书中提到西方乐杖的原理和用法)和数学。尤其是数学卷,几乎是当时最权威的数学百科全书。《古今图书集成》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。除了以上成就,尹志军还特别擅长书法。康熙皇帝在金陵圣德沈工碑上题词。不幸的是,这位学霸最终卷入了皇太子之争,被雍正帝永久囚禁在景山永安阁。
康熙九子尹明,是著名的清剧贵妃、著名的外语天才郭洛诗所生。因为小时候病得很重,差点死掉,最后被西方人治好了。从此,他非常喜欢欧洲人,对西方文化充满好奇。除了蒙古语和汉语这两门“外语”,他还自学了俄语。甚至他还能够用非常接近俄语字母的拉丁字母来标记他的家乡满语,从而创造了一种专门用来躲避政敌和给他的家人和亲信写信的风格。当然,最终,这项发明成了他的罪行之一。除了写作,王子的另一个爱好是喜欢发明创造。比如他在参加5月14日西征时,亲自画了一张战车结构图,送到前线,可见他的学问之渊博。不幸的是,他最终卷入了储存地点的争议,他的祖籍因支持皇帝的八个儿子而被移走,他被改名为“塞斯布莱克”,死于狱中。
李鸿是乾隆皇帝。这是一个超级大学霸。乾隆皇帝在中国文化上的造诣是大家望尘莫及的。他亲自主持设计的清漪园(今颐和园),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一生写诗无数。虽然精品不多,但总数超过了所有唐诗的总和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为了迎接前来庆生的六世班禅,乾隆皇帝开始学习藏语,不一会儿就达到了用藏语与班禅讨论法理的水平。此外,乾隆皇帝还
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。
乾隆十一子雍真是著名的书法家。他的书法与柳永、翁方纲、铁保并称“乾隆四家”。他的书法作品向赵孟頫、欧阳询学习,但不墨守成规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。但是,这个学霸有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缺点:——小气。它的吝啬程度比普通人还要差。他心爱的马死了,本来是出于人情埋葬的,但学霸提议把马切成八块,做一场“万马宴”。他媳妇娶进门,王老爷没收了全部嫁妆,美其名曰要他保管。甚至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,他也建了一座大楼作为储钱的金库。薪水,卖字画的钱,别人给他荣誉的钱,基本上只有这些,都存在金库里。有点像看书变成书呆子。